首页 > 北京 全职 > 职位详细
说明:

此信息由安徽农业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安徽农业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北京]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招聘


发布时间:2014-12-08
工作地点:北京
信息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职位类型:全职
职位描述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5年度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人员补充公告

根据《农业部在京单位2015年度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公告》(详见中国农业人才网)的有关要求,为确保考生顺利报名,现将有关事宜补充公告如下:
  一、报名时间

1.2014年11月29日至12月20日,考生网上报名;

2.网上审核状态显示为 提交书面材料 的考生,须在12月25日(以邮戳为准,可先发电子邮件)前提交书面材料;

  3.2014年1月4日前,进行笔试资格人员审查,网上确认考生笔试资格。

二、提交的材料
  网上审核状态显示为 提交书面材料 的报名人员,请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1.《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表》(见附件,请贴1张近期免冠1寸彩色证件照片);

2.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加盖学校公章的在校成绩单(已通过课程成绩单或学分成绩单)复印件、计算机、外语水平等级证书复印件、发表论文(著作)、获得学术成果及各类奖励证书复印件等;
  3.符合农业部公告中招聘范围(二)的留学回国人员,请提供教育部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我国驻外使领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复印件。其他材料和要求按照农业部公告执行;

  4.北京生源考生需提供北京市居民户口本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三、联系方式

请考生将上述材料于2014年12月25日前(信封上注明姓名 报考岗位)通过邮寄方式寄到我院。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联 系 人:田甜

联系电话:010-65005623

邮 编:100125
  电子邮箱:ngyrsc@
  四、注意事项
  1.报名人员提交的书面材料应与网上填写的信息一致,内容真实。
  2.请准确填写联系电话和地址,如有变化请及时告知,并及时关注中国农业人才网相关动态信息。

报名等详细信息,请登录ww***.cn[点击查看]

2014年博士后合作导师和招录博士后研究课题简介

齐飞 院总工程师/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理论、温室结构设计理论和现代温室园艺装备。目前承担的工作涉及设施农业技术发展理论、工程技术集成模式、新型现代化日光温室、非耕地园艺技术装备、温室节能与绿色能源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和参编著作7部,获发明、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9项,培养博士后4名,培养技术骨干40多名。主持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适合西北非耕地园艺作物栽培的温室结构和建造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设施节能与绿色能源利用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 、农业部专项 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建设主体活动 等研究项目。

电话:010-65922515,邮箱地址: qf2008@

博士后研究课题1: 温室建筑节能设计评价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立足于我国的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针对我国不同地域的气候和温室特点,结合国际上先进的节能设计理念,研究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在不同规划布局、结构形式和环境调控装备下,温室内环境变化规律,从技术、经济等不同角度,研究温室建筑能耗的构成和节能的基本途径,研究温室的节能设计方法,建立一套温室建筑节能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温室节能效益评估,为温室节能设计提供依据、技术和方法。

博士后研究课题2: 温室绿色能源利用技术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温室应用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重点研究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温室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筛选出一批经济实用的技术和装备,开发出基于热泵、新型散热器等能源高效利用装备的温室环境调控系统,并在温室进行试验和示范。

博士后研究课题3: 新型温室结构和构件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四季型日光温室,开发出可适应不同季节变化的低能耗和高效益新型温室。同时,以加工标准化、建造轻简化、寿命最大化为设计原则,开发出适宜工厂化生产,便于物流运输,适宜就地安装建造并满足温室不同生产功能的新型骨架和建造构件。

周长吉 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主要从事温室工程技术的研究、设计和标准化工作以及设施农业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先后承担了农业部重点攻关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 863 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多项,完成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20多项,完成不同类型农业工程规划和可研项目数百项。目前主持农业部农业设施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工作,重点研究温室工程的结构性能和标准化工作。主持国家 863 计划项目 日光温室结构轻简化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国家标准《农业温室结构荷载规范》和《农业温室结构设计规范》等多个项目。

电话:010-65003713,邮箱地址:zhoucj@

博士后研究课题: 琴弦式 日光温室结构性能研究 。研究内容:将重点研究在屋面恒载(主要为保温被)和不同风雪荷载作用下,钢丝的承力方式,提出针对不同温室长度、温室跨度钢丝的布置间距、钢丝直径以及钢丝的支撑骨架的设计方法以及钢丝两端固定地锚的设计方法,从理论上提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法。

赵跃龙 所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技术咨询工作,不仅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许多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从事过一定的创造性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研究;运用前沿理论和技术开展专业技术工作较快。主持和参加10个农业部和广西等等省部委委托的科学研究项目,其中,8个项目已完成并通过评审验收,2个项目正在研究之中;主持和参加13个规划的编制,其中,10个已完成,3个正在编制;主持完成14个国家部委和地方委托的项目评估,并通过验收;主持和参加完成各类可行性研究项目46个。正在承担《全国马铃薯种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任务,主持住建部委托的 高标准农田设施设计规范 、 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标准 以及农业部委托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 和 主要农作物良种繁殖基地建设标准(玉米) 的制定工作,还主持农业部委托的 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 课题。

电话:010-65065883,邮箱地址:Long2003918@

博士后研究课题: 我国马铃薯种业发展规划研究 。研究内容:为了构建合理的马铃薯种业体系、规范种业,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通过研究我国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明确马铃薯种业发展的目标、原则、发展重点,从宏观上指导马铃薯种业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为加强我国马铃薯种薯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王应宽 副主任/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工程、编辑出版学、基于开放存取的网络学术传播、国际科技交流等,从事这方面科研与编辑出版工作15年。紧跟国际前沿,率先在我国进行开放存取出版理论与模式的研究以及创办OA期刊IJABE的实践,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曾担任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会刊主编和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会刊(IAEJ)执行主编(2010.01-2011.12)。现任OA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IJABE)执行主编、《农业工程学报》与《农业工程技术》副主编。主持2013年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农业财政专项 中美农业工程科技交流与合作机制研究、2012年农业部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财政专项项目、 农业工程科技文献咨询服务与国际学术交流 等多个项目。

电话:010-65929527,邮箱地址:wangyingkuan@

博士后研究研究课题: 基于开放存取的网络学术传播和国际科技交流研究 。研究内容:1、结合IJABE的出版实践,跟踪开放存取出版的国际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版权与科研诚信、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大数据与共享共用、学术影响力等;2、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期刊的网络化国际化出版模式研究;3、基于替代计量学的单篇论文学术评价与科研评价体系研究;4、探索利用开放存取期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机制;5、开放存取机构知识库和学科知识库建设模式研究。希望完成研究任务,在开放存取的前沿进展跟踪、经济模型和可持续商业模式、大数据与共享共用、网络环境下学术评价体系、学术期刊网络化国际化出版模式、国际科技交流机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魏秀菊 研究员:从事《农业工程学报》编辑、编审、常务副主编工作。学术编辑及相关的学科领域工作研究:从事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农业水土工程、矿区土地复垦、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背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5篇被EI收录)。主持中国科协精品学术期刊工程项目;参加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典型煤 粮复合主产区逆境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修复模式。在2013年美国访学期间,参与研究了不同灌溉水量状态下玉米基因变化规律;重点对农业工程学科及技术应用趋势、国际学术期刊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等项目。

电话:010-65929430,邮箱地址:Weixj06@

博士后研究课题1: 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趋势的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网络检索深入分析国内外期刊出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比国外出版模式(如快速出版模式、组稿模式、经营管理模式、政策支持等)的落差,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优秀科技论文外流原因,拟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申请、验收及评奖,以及各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职称评定、科研奖励等评估管理机制,对比国内外期刊的信息,以期为抑制优秀论文外流问题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及为促进国内期刊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博士后研究课题2: 农业工程技术与全球粮食安全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农业工程技术如精确农业、设施工厂化高效农业技术、生物能等在解决粮食产量及安全问题方面的作用、潜能及发展方向,阐明农业工程技术在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通过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评价粮食问题相关的农业工程技术,找出目前最能影响粮食问题的技术;2)对影响粮食问题的主要技术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了解其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肖运来 所长/研究员:近年来从事国家、地方农业综合或行业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从事农业项目咨询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 沃土工程规划 、 国家优质粮食工程规划 、 国家苹果非疫区建设规划 、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十一五 及 十二五 规划 、 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 海南省热带特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青海省特色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等一大批规划的编制工作。参与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 课题子项 农田基础设施与装备工程 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路径研究。

电话:010-65929548,邮箱地址:xyxiaoyunlai@

博士后研究课题: 新型城镇化及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 。研究内容:应用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增长极理论、产业链理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关战略等,指导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工作,并结合实际案例工作,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常瑞甫 副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资源区划研究、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和管理工作,近年来参与《全国农业农村经济 十二五 发展规划》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等规划编制工作,主持完成《海南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青海省现代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东省韶关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中国华西村现代农业展示基地总体规划》等规划。参与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 课题子项 农田基础设施与装备工程 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路径研究。

电话:010-65921541,邮箱地址:changruifu@

博士后研究课题: 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特点,研究应用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指导现代农业规划,创新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洪仁彪 副所长/研究员:近年来从事国家、地方农业综合或行业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从事农业项目咨询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 种养业良种工程规划 、 菜篮子工程规划 、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十一五 及 十二五 规划 、 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 海南省热带特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大连市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等一大批规划的编制工作。参与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 课题子项 农田基础设施与装备工程 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路径研究。

电话:010-65929458,邮箱地址:hongrenbiao@

博士后研究课题: 农业产业规划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新阶段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特点,研究应用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理论指导现代农业规划,创新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朱绪荣 研究员:从事农业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世界银行贷款沿黄渔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韩国政府贷款十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缅甸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海外天然橡胶种植与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参与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的编写。参与中投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俄罗斯远东农业项目前期研究项目。

电话:010-65929474,邮箱地址:caaezxr@

博士后研究课题: 涉外农业项目前期研究方法创新 。研究内容:应用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财务分析理论与方法、产业经济学、产业链理论、国际金融、世界农产品供求等指导农业土地利用项目、区域农业发展项目等相关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创新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刘英杰 人事劳动司副司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产业政策、农村区域发展、农业国际合作和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出版《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观察与思考》、《有机农业理论与实践》等10余部著作,40多篇论文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清华大学专刊及中国农业信息转载。多次参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起草,主持或参与主持20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研究课题。农业国际合作战略研究,农业 走出去 战略研究,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研究,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模式及实现途径研究,中国新疆与上合国家通关便利化研究等。

电话:010-59192502,邮箱地址:bj20100328@

博士后研究课题: 一带一路 农业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在深入分析农业资源现状、目前合作及贸易情况、现行农业合作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大量相关数据,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分析工具,采用文献阅读法、专家咨询法、考察调研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我国 一路一带 战略的内涵、实质、动因、现阶段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中东欧国家现有农业合作模式、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确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各自的角色定位,明确农业合作思路、领域和模式,并提出保障我国 一路一带 战略有效实施的宏观、中观、围观层次的政策建议。

裴志远 站长/研究员:先后主持建立了全国棉花、大豆、水稻种植面积变化遥感监测系统,并实现了稳定的业务化运行。主持年农业遥感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参加了国家 十一五 重大科技专项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的论证,以及行业实施方案的编制,课题 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贫困地区灾害风险评估与灾害管理技术 等。目前承担全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年际变化遥感监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技术方法研究;大尺度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遥感调查、农业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价等农业遥感应用研究。

电话:010-65929476,邮箱地址:peizhiyuan@

博士后研究课题1: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图像的作物分布制图研究 。 研究内容:基于时间序列遥感图像的作物分布制图研究,选择中国、北美、南美、欧洲、东南亚等全球重点农区作为研究区,以MODIS时间序列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Landsat TM和其它辅助数据源,开展全球重点农区遥感图像时间序列分析、作物识别模型、作物分布制图等关键技术研究。

博士后研究课题2: 承包地块调查精度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承包地块调查精度评价研究。通过典型采样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调查方法、不同区域承包地块空间位置和面积的精度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承包地块调查精度评价模型和指标,并选择典型地区进行实验验证。

博士后研究课题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信息应用研究 。 研究内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信息应用研究,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包括承包地块、承包农户、集体经济组织等基本信息,结合相关数据,面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农业补贴等应用领域,开展数据库设计、多源数据复合分析、原型系统开发等关键技术研究。

吴全 研究员:从事中国农情遥感监测研究与业务化运行工作。承担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应用部(农业资源监测站)业务化运行系统中作物面积遥感统计工作, 2010年起担任监测站总工之职。主持完成了 京津冀农用地十年变化遥感调查 、 黄淮海地区七省市农用地十年变化遥感调查 项目。参加并完成了国防科工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先期课题 农业遥感监测与评价子系统 。 日前主持国防科工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一期课题 高分多载荷协同农业应用技术研究 。 电话:010-65910066-5007,邮箱地址:Wuquan95@

博士后研究课题: 高分多载荷协同作物面积监测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 高分多载荷协同农业应用技术研究 课题,以高分一号至五号卫星数据(或替代数据)为主要信息源,以冬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等大宗农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典型研究区,应用协同论,研究高分多载荷在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系统中的协同应用方法与技术及协同机制与规律。寻找系统的多维 临界点 ,为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建立建设性 耗散结构 ,避免破坏性 耗散结构 的出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索可行的技术与方法。

赵立欣 所长/研究员:多年从事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与政策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评价研究、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及适宜秸秆原料的 秸秆一体化两相厌氧发酵工艺技术 和适宜多种混合原料的 固态物料分离式两相厌氧消化工艺技术 等方面研究。任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得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称号,其团队获得"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创新团队。目前承担国家、农业部科研项目5项,农业杰出人才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成型燃料产业链技术集成与村镇集中供热示范 、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基于强制喂料的固体成型燃料生产与高效燃烧成套装备产业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固态两相厌氧消化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转化 、农业部科研项目 生物炭生产应用技术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 、农业部科研项目 生物炭炭气油联产全生命周期及生物炭应用的社会影响评价 等项目。

电话:010-010-65925082,邮箱地址:zhaolixin5092@

博士后研究课题: 智慧型绿色村镇建设与粮食安全技术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新能源产业发展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获取的作用和影响,将重点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影响、增加农产品产业链中能源多样化的影响、粮食安全与能源生产和使用的相互结合的影响等,为智慧型农业的发展、绿色村镇的建设提供支撑。

孟海波 副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国家科研课题14项,发表学术论文45篇(EI收录论文23篇),参编专著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能源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优秀论文奖2项,获国家发明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编制生物质资源利用领域的农业行业标准13项(均已发布实施)。目前承担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海口城乡有机(废)物能源化技术惠民综合示范 、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 成型燃料产业链技术集成与村镇集中供热示范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东北和华北区农业生物质特性研究 等项目。

电话:010-65924470,邮箱地址:newmhb7209@

博士后研究课题: 边际土地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存在的土壤质量下降、化肥利用率低、土壤污染严重等问题,研究生物炭基材料改性、生物炭与肥料的复合利用等技术,开发炭基土壤改良剂,通过盆栽试验的应用效果评价,获取最佳产品类型、施用数量与技术规程,以海南省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边际土地区域内典型障碍因子的土壤3-4种,开展盆栽实验与田间示范,配套集成当地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实现土地改良,有效解决当地可耕地资源少的现状,并长期维持土壤肥力,实现地力提升的土壤在高强度集约种植下不出现退化、作物产量不降低,获取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

程勤阳 所长/高级工程师:参与完成农业部 948 项目及科技部十五~十二五科技研究项目4项;主持和参与1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编制;主持完成农业部行业专项课题 农产品流通装备与设施工程技术集成及模式研究 。出版《果蔬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鸡蛋流通》等专著、译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经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目前承担农业部财政专项项目: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研究,完善产地市场体系建设的规划布局研究;开展市场调研,分析国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形成的基本方式;研究适用于国家级市场、区域性市场和田头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建设方案。

电话:010-65064980,邮箱地址:qinyangch@

博士后研究课题: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内容:1、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研究。研究国家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探索1-2种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建立方法;研究国家级产地市场在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作用。2、鲜活农产品田头市场技术集成研究。研究国内外蔬菜和大宗果品田头市场建设的典型模式,结合鲜活农产品的种类、优势区域、建设规模等条件,对上述工程技术进行集成研究,提出河北、山东、海南三地共计4~6种果蔬田头市场的集成建设方案。

蔡学斌 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广与农产品加工业信息服务工作,先后主持承担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重大技术推广 、 全国农产品加工预警体系建设 、 全国乡镇企业统计直报体系建设与运营 、 全国农产品加工信息化服务 等项目;参与完成 农业部种子加工工程技术中心 设备研发、品种加工工艺研究、加工技术培训等工作;协同完成马铃薯贮藏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工作与产业技术体系-农产品加工技术模式研究课题任务。目前承担财政专项2014年农业农村资源等监测统计经费(农业信息预警)项目、农业农村资源等监测统计经费(乡镇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监测统计)、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专项 优势农产品加工重大技术推广等项目。

电话:010-65064980,邮箱地址:qinyangch@

博士后研究课题: 农产品加工业增长、波动与发展战略研究 。研究内容:1、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及增长动力机制研究。通过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采用计量经济分析和DEA等方法对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在农产品加工业增长中作用进行定量研究。2、农产品加工业周期波动与预警研究。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周期性波动状况、性质及机理的研究,构建农产品加工业景气指数,尝试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经济预警分析。3、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结构、关联及发展问题研究。在分析投入产出关系基础上,研究农产品加工业各环节的关系,提出加工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等产业特性;从产业链组织模式等角度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及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陈海军 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作物种子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与技术推广,先后主持多项国家与农业部种子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课题,涉及: 十五 科技攻关项目、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成数十项不同类别(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牧草、蔬菜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工艺设计与技术服务工作,在国内建设多个国际先进水平的种子加工示范工程;具有较高的种子加工技术水平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05年被授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目前主要承担玉米种子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

电话:010-65929542,邮箱地址: chenhj118@

博士后研究课题: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与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种子生产机械化现状与需求,梳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种子生产机械技术与装备,探讨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过程农机农艺融合方式,研究主要农作物种子典型制种区域生产机械化作业模式,集成各种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过程适用的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提出典型制种区域种子生产机械化作业模式,推动种业机械化技术普及。

王士奎 研究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期开始,就开始了多糖生物质资源降解集成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利用海洋甲克质开发寡聚活性物质(包括氨基寡糖素农药、壳寡糖、壳寡酸、络合衍生物等)、利用葡聚糖转化寡聚酸及其络合物、利用海藻多糖资源转化寡聚酸活性物、利用秸秆纤维资源转化寡聚酸及其衍生物等领域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近20年的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工作,建立了开发自然界多糖生物质资源加工提取寡聚生物活性物质的高值产品的技术平台。主要承担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海洋琼脂及甲壳质衍生物高值化产品开发、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秸秆制备新型农用生物制剂 -寡聚酸中试与示范等。

电话: 13811959269,邮箱地址:wosk@

博士后研究课题: 寡聚酸生理活性与防病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引起 -1-4糖苷键裂解混酸浓度,阐明寡聚酸对植物生理活性及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寡聚酸对受伤植株修复、引起植株免疫反应的各种酶变化、对植物生长作用;工艺参数对多糖聚合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混酸配比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多糖降解行为的影响;阐明寡聚酸诱导植物抗病修复的机理。

孙君社 院副总工程师/教授:1998年5月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任教、博士生导师,先后组建生物工程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期间负责酶与发酵工程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酶与发酵工程及生物技术在农产品深加工中应用等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室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90余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9人。已结题和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863课题3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7项,鉴定的成果8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书籍8部。在长期科研实践中,已逐步凝炼成 生物酶体外催化技术 和 纤维生物质糖技术 两大实验平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热压电解水的反应特性及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理研究 等项目。

电话:13701286256,邮箱地址:sunjsh61@

博士后研究课题: 生物质预处理工程化研究 。 通过分析植物生物质抗生物降解屏蔽效应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解析预处理技术对提高纤维生物质降解性的结构基础,提出高效、经济和实用的预处理技术及工程化方案。

◇Ying□Jie□Sheng☆com♣

本站提醒:如何识别虚假招聘信息?求职必看,切勿受骗上当!

如何写一份简单、直接、高效的求职信?

上一条:[北京]能新科公司2015招聘

下一条:[北京]鸥美药妆公司2015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