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 全职 > 职位详细
说明:

此信息由山东农业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山东农业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职位:2019招聘
发布时间:2018-11-28
工作地点:北京
信息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职位类型:全职
职位描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招聘信息

发布时间: 2018-11-28 浏览次数: 13

公司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农业环境领域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非营利科研机构。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所始终围绕国家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和农业环境学科前沿,主要开展农业环境领域基础、应用基础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农业气象学、农业水资源学、农业环境工程学、农业生态学和纳米农业技术应用等学科体系,形成了农业温室气体与减排固碳、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业气象灾害防控、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农业水生产力与水环境、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农业清洁流域、畜牧环境科学与工程、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农业应用等十余个科技创新团队。2006年以来,研究所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在2010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研究所在农业环境领域排名第一。目前研究所是国际园艺学会温室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席单位、国家气候谈判农业领域唯一技术支撑单位、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唯一农业领域专家单位、农业部农业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组长单位、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专家组组长单位、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环境风险领域咨询专家组组长单位、农业部农业环境学科群建设牵头单位、纳米科技领域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农业领域第一个项目组织单位、基础农学农业资源学和农业环境学牵头编写单位、全国农业环境科研协作网牵头单位、全国农业环境科研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等。为加快现代院所建设和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提出的“三个面向”,“两个一流”战略目标,根据研究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青年英才,具体事宜公告如下:招聘需求:一、招聘岗位和应聘条件研究所长期招聘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和各岗位应聘条件的青年英才,根据引进的渠道,分为“海外引进青年”和“国内引进青年”两类人才。(一)基本条件1. 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严谨的学术作风,积极向上的团结协作精神。2.全职在岗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身体健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年龄可放宽到45岁左右。3.招聘岗位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1)引进时非我院正式在编织工,(其中,“海外引进青年”回国工作不超过1年),引进后需全职在我所工作5年以上。(2)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成果,至少提供两封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其中“海外引进青年”必须有国外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3)“海外引进青年”入选者获得博士学位后有三年及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回国后特别优秀破格考虑的,可以放宽到2年。(4)“国内引进青年”入选者应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二)招聘岗位1、海外引进青年序号 研究方向 岗位名称 人才类别 基本任职条件

1 农业温室气体与减排固碳 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开发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土壤学(或应用气象)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熟悉本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并能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或者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2 农业温室气体与减排固碳 农业固碳减排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2.主持相关领域研究课题,熟悉本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并能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者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3 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海外引进青年 1、获得本研究方向相关学科博士学位;2、具有气候变化农业影响的风险评估及对策的相关研究经历,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过相关研究项目;3、以第一作者或同学作者发表有影响力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4 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构建 海外引进青年 1、获得本研究方向相关学科博士学位;2、具有从事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实验的研究经历,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过相关研究项目;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有影响力的SCI论文3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0.0以上。

5 农业气象灾害防控 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及灾损评估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应用气象(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2.熟悉农业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前沿发展动态。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3、有连续3年及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本学科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领域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等。4、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5篇以上,或者累计影响因子20.0以上。

6 农业气象灾害防控 抗灾减损新材料与新技术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作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2.熟悉作物抗逆及其调控机制等相关技术前沿发展动态。在国外具有从事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经历。3.在涉足领域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过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具有独立研究经历和创新性见解,具有较强国际合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5篇,或者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7 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 旱作农田作物高效用水的界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或旱作农业关键技术设备与区域模式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作物生理相关学科博士学位。2.在作物生理,尤其在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领域具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经历,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等。

8 农业水生产力与水土环境 微生物与土壤氮转化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微生物专业博士学位。2、对本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及其发展有独到见解,并能提出创新性科研命题。3、在国外具有从事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经历。4、发表SCI论文累积影响因子15以上。

9 退化与污染农田修复 低产田障碍因子改良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环境科学(或化学、环境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相关领域项目,熟悉本领域前沿动态并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10 退化与污染农田修复 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环境科学(或化学、环境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相关领域项目,熟悉本领域前沿动态并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20.0以上。

11 农业清洁流域 流域水土过程与农业环境演变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地貌、水文学或土壤学博士学位。2、对本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及其发展有独到见解,并能提出创新性科研命题。3、在国外具有从事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经历。4、以第一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12 农业清洁流域 小流域农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水环境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生物地球化学、水文学或土壤学博士学位。2、对本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及其发展有独到见解,并能提出创新性科研命题。3、在国外具有从事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经历。4、以第一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13 畜牧环境科学与工程 畜禽养殖清洁生产与废弃物转化利用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环境工程(或生物环境工程、或农业工程、或环境化学、或环境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过项目(或课题)研究,对本领域前沿发展具有独到见解、并能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3.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5篇,或者SCI/EI 10 篇。

14 设施植物光生物学基础及LED应用;温室节能及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植物工厂智能装备及自动化。 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团队科研骨干 海外引进青年 1.具有扎实的植物光生物学或工程热物理或智能装备与自动化专业基础,在植物光生物学与LED应用、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或智能装备与自动化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在国内外获得植物光生物学(或LED植物应用)、工程热物理学(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学)、智能装备工程(或自动化、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人员参与过相关的科技项目。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或者SCI/EI10篇。

15 农业纳米材料及应用 农业纳米功能材料 海外引进青年 1.获得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具有纳米材料合成、制备以及在生物学或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工作经验。3.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20.0以上。

16 农业纳米材料及应用 纳米生物技术 海外引进青年 1.获得化学、生物工程、药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具有纳米药物学、纳米生物技术、生物反应器等研究工作经验。3.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20.0以上。

2、国内引进青年

序号 研究方向 岗位名称 人才类别 基本任职条件

1 农业温室气体与减排固碳 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开发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土壤学(或应用气象)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参与过重大重点课题并做出显著成绩。熟悉本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并能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3. 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SCI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2 农业温室气体与减排固碳 农业固碳减排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熟悉本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并能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3.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SCI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SCI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3 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国内引进青年 1、获得本研究方向相关学科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 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SCI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SCI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4 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构建 国内引进青年 1、获得本研究方向相关学科博士学位;2、具有从事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实验的研究经历,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索引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索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5 农业气象灾害防控 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及灾损评估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应用气象(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2.熟悉农业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前沿发展动态。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在涉足领域具有独立研究经历和创新性见解,具有较强国际合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5篇,或者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6 农业气象灾害防控 抗灾减损新材料与新技术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作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2.熟悉作物抗逆及其调控机制等相关技术前沿发展动态。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在涉足领域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过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具有独立研究经历和创新性见解,具有较强国际合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5篇,或者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7 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 旱作农田作物高效用水的界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或旱作农业关键技术设备与区域模式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作物生理相关学科博士学位。2.在作物生理,尤其在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领域具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经历。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 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索引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索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等。

8 农业水生产力与水土环境 微生物与土壤氮转化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微生物专业博士学位; 2. 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索引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索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9 退化与污染农田修复 低产田障碍因子改良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环境科学(或化学、环境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 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 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索引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索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10 退化与污染农田修复 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环境科学(或化学、环境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 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 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索引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0;发表索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11 农业清洁流域 流域水土过程与农业环境演变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地貌、水文学或土壤学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并做出显著成绩。3、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12 农业清洁流域 小流域农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水环境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生物地球化学、水文学或土壤学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并做出显著成绩。3、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作者,发表SCI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13 畜牧环境科学与工程 畜禽养殖清洁生产与废弃物转化利用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环境工程(或生物环境工程、或农业工程、或环境化学、或环境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 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 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索引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索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14 设施植物光生物学基础及LED应用;温室节能及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植物工厂智能装备及自动化。 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团队科研骨干 国内引进青年 1.具有扎实的植物光生物学或工程热物理或智能装备与自动化专业基础,在植物光生物学与LED应用、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或智能装备与自动化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在国内外获得植物光生物学(或LED植物应用)、工程热物理学(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学)、智能装备工程(或自动化、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 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 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1项:(1)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含接收)索引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发表索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其中,有2篇影响因子均超过5.0或有1篇影响因子超过6.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15 农业纳米材料及用用 纳米生物制造 国内引进青年 1.拥有生物化工、过程工程、药物学、生物系统工程等专业博士学位的国内外学者。2.具有生物反应器、制药工程、生物催化、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或单篇影响因子超过10.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16 农业纳米材料及用用 农业纳米功能材料 国内引进青年 1.拥有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的国内外学者。2.具有纳米材料合成、制备与生物学效应研究经验。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或单篇影响因子超过10.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17 农业纳米材料及用用 纳米生物技术 国内引进青年 1.拥有生物工程、药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博士学位的国内外学者。2.具有纳米药物学、纳米生物技术、生物反应器、合成生物学等研究经验。独立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或并做出显著成绩。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达到下列条件:发表索引论文至少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或单篇影响因子超过10.0。(2)获省部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国家级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省部级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前1名)。

薪资待遇:

“引进工程”入选者待遇和经费支持

所级入选者到岗工作1年后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择优支持评审,评审通过者,成为“青年英才计划”院级入选者直接纳入农科英才青年英才人选,培育支持期内,在科研条件、薪酬待遇、住房保障、人文关怀等方面享有农科英才的特殊支持政策。

1.职称及岗位补助。“青年英才计划候选者”到岗后直接聘为所级研究员,工资及岗位津贴参照研究员标准,并享受每年4万元的岗位补助。入选后可优先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享受10万元的岗位补助。

2.科研工作经费及研究生招生。向青年英才计划引进工程所级入选者提供不少于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向院级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安排转向资金保障每年每人60万元。在博士生导师遴选工作中,按照规定程序,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优先招生。

3.住房保障。为“引进工程”入选者提供租住面积为70m2的单元住房1套或申请领取100万元安家费补助。

4.协助做好引进人才家属的安置、子女入托、上学及生活等问题。

三、招聘程序

1.报名申请。申请者按照要求提交应聘材料(附件一、附件二),全年受理。

2.资格审查。人事处负责对申请人员资格审查,审查通过者,由人事处组织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同行专家通讯评审通过后,组织面试答辩。

3.现场答辩综合评议。综合评价申请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学术操操守、科研能力、岗位匹配性,下一步科研工作思路和研究计划等情况。

4.公示。面试通过后进行5个工作日公示。

5.备案审核。向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部门报送所级入选者评审材料备案,批准后成为“青年英才计划引进工程”所级入选者。

四、应聘材料

申请者须通过电子邮件或普通邮件提交以下材料:

1. 个人简历,《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引进工程所级入选者备案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青年英才计划”引进工程所级入选者报名表》(需本人亲笔签名并承诺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表中须粘贴电子版近期正面免冠照片。

2.申请人提交至少两封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推荐信。

3.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护照)、代表论文、著作、获奖证书或专利等相关证明的复印件。至少提供3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复印件。

联系方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人事处。

电子邮箱:hfshr@、rsc_jijunhong@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青年英才计划”字样)

联系人:姬军红郭莹

联系电话: 86-10-82109499 86-10-82106025

邮政编码:100081

热忱欢迎有志于从事农业环境领域科学研究的人士应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019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是从事农业环境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非营利科研机构。诚邀国内外外优秀人才进站!

招聘需求:

序号 合作导师 拟招人数 一级学科 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 李玉娥 1 作物学 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 李玉娥: 010-82105615 liyue@ yueli@

2 高清竹 1 作物学 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 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高清竹: 010-82109436 gaoqingzhu @

3 郭李萍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作物与环境交互作用 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及与土壤碳氮循环和地上部光合产物分配的关系 郭李萍: 010-82106045 GuoLiping @

4 许吟隆 1~2 作物学 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风险评估; 2.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构建 李阔: 010-82109766 hqlk2000 @

5 贺勇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作物与环境交互作用 作物对干旱和热胁迫的适应机理研究 贺勇: 010-82106004 heyong01 @

6 居辉 1 生态学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及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风险评估 居辉 82105616 juhui@

7 刘布春 1 生态学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 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方法与风险转移技术研究 刘布春: 010-82105611 liubuchun @

8 游松财 1 作物学 农业减灾 高温对水稻玉米小麦的危害的预警与灾损评估 游松财: 010-82106692 yousongcai @

9 梅旭荣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生物性节水与旱地农业 主要研究农田水分动态农田水分平衡及调控技术、农田水肥转化利用的界面过程和驱动机制,水肥高效转化耦合效应等 郝卫平: 010-82106793 haoweiping @

10 张燕卿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旱作节水农业 1.土壤碳氮水协同提升机理;2.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机理;3.旱作节水农作制度 刘恩科: 010-82109773 liuenke @

11 钟秀丽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生物性节水理论与技术 鉴选蒸腾效率差异显著的基因型,研究随水分条件变化作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响应气孔运动的特征,从生物膜稳定性调节、光合作用关键酶激活特性、水分通道蛋白方面揭示作物高效用水的生理机理。 钟秀丽: 010-82106023 zhongxiuli @

12 王耀生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水资源与环境 1.作物抗旱生理生态;2.作物水肥高效利用;3.节水灌溉理论与新技术 王耀生: 010-82106004 wangyaosheng @

13 刘恩科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旱作节水农业 1.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机理;2.土壤碳氮水协同提升机理。 刘恩科: 010-82109773 liuenke@

14 李玉中 2 农业资源与环境 1.农业干旱; 2.环境稳定同位素 1.抗旱内生菌分离与作用激励; 2.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农业氮循环研究 李玉中: 010-82109399 liyuzhong @

15 刘晓英 1 农业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 作物蒸散量/需水量试验观测与模拟 刘晓英: 010-82106035 liuxiaoying @

16 王庆锁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水资源与环境 从事旱地农业水分生产力研究 王庆锁: 010-82109756 wangqingsuo @

17 龚道枝 2-3 农业工程 节水灌溉原理与新技术 作物需水信号与灌溉控制模型;智能灌溉施肥及环境效应;食物-水-能源耦合系统及优化 高丽丽 gaolili@ 15116969060

18 韩东飞 1 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碳氮循环中的微生物生态生理学研究 韩东飞: 010-82107045 handongfei @

19 曾希柏 2 农业资源与环境 1.退化耕地修复; 2.污染土壤修复 1.耕地障碍因子消减技术及其机理;复合体组成及性质对耕地质量影响的机制 2.耕地中重金属(As等)的行为及其调控;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 曾希柏: 13601256032 zengxibai@

20 张国良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入侵生态 从事植物入侵土壤环境行为及植物入侵地球化学循环、能量流动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付卫东: 010-82109570 fuweidong @

21 朱昌雄 2 生物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和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叶婧: 010-82106033 Yj1984_2008 @

22 张晴雯 1~2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环境生态 水土过程和氮磷迁移 张晴雯: 010-82106031 zhangqingwen @

23 李莲芳 1 农业生态学 土壤污染修复 水土质量过程、污染物界面行为与迁移转化规律 联系人:李莲芳联系电话: 010-82107857

24 郭萍 1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治 土壤水体面源污染溯源与生物修复 郭萍, 13911638026

25 董红敏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环境学 畜禽废弃物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畜禽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 董红敏: 010-82109979 donghongmin @

26 1 畜牧学 畜禽养殖环境科学与工程 畜禽养殖业及废弃物过程的气体排放与控制 董红敏: 010-82109979 donghongmin @

27 1 农业工程 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畜禽养殖污水或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董红敏: 010-82109979 donghongmin @

28 朱志平 1 农业工程 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减排 畜禽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及其减排技术研究 朱志平: 010-82106840 zhuzhiping @

29 杨其长 1 农业工程 设施农业工程 1.植物工厂光温耦合调控机制;2.温室节能环境机理与调控途径 杨其长:010-82105983 yangqichang @程瑞锋:010-82106015 chengruifeng @

30 刘文科 2 农业资源与环境 设施蔬菜根区-冠层高产调控生理;设施果树LED照明光质响应的生理生化 日光温室蔬菜根区-冠层抗低温、弱光高产调控技术及其生理机制;设施果树(樱桃、草莓)补光光质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 刘文科:010-82106015 liuwke@

31 魏灵玲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光环境调控 1.LED光环境调控提升蔬菜品质方法与途径;2.植物LED光环境优化与智能调控机制 魏灵玲: 010-82105983 weilingling @程瑞锋: 010-82106015 chengruifeng @

32 崔海信 2 生物学 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 崔海信: 010-82106013 cuihaixin @赵翔:010-82105997 zhaoxiang @

33 曾章华 1 生物学 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 曾章华: 010-82106004 zengzhanghua @

34 张亮 1 生物学 纳米生物技术 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疫苗以及植物活性成分新制剂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 张亮: 010-82107045 zhangliang02 @

二、招收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含外籍);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

3.在职人员申请博士后必须全脱产;

4.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CPCI-S、SSCI或CSSCI收录学术研究论文1篇或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篇。

薪资待遇:

1.执行国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有关博士后的相关规定;

2.人事、组织关系纳入研究所人事管理,工资、福利待遇比照研究所同等人员对待,年收入不低于15万元(税前),按国家规定缴纳“五险一金”;

3.提供宿舍,(未婚者提供1个床位,已婚者且爱人在北京工作可提供独立单间);

4.协助做好子女入托、上学及生活等问题;

5.在站期间,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优先考虑留所工作: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需排名第一)并以环发所为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3篇以上或单篇影响因子在5.0以上;

(2)以第一作者并以环发所为第一单位发表院选顶尖SCI核心期刊论文1篇,或者院选SCI核心期刊论文3篇以上(含3篇)。

联系方式:

合作导师:联系方式见招收计划表

研究所博士后联系人:姬军红、张兆玉

联系电话:010-82109499、010-82106842

E-mail:hfshr@、rsc_jijunhong@

公司网址:ww***.cn[点击查看]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审核:刘万秋

上一条:[北京]北京中植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下一条:[北京]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