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信息由中国农业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中国农业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安徽]六安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2014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发布时间:2014-05-20
工作地点:其它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职位类型:全职
职位描述
【事业单位】2014年度六安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阅读次数:14次作者:信息部02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原人事部6号令)及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皖人社发〔2010〕7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由市人社局面向社会、统一组织开展2014年度六安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为做好此次公开招聘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原则
(一)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二)坚持严把政策,规范操作。
二、招聘计划
2014年度六安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计划公开招聘52名工作人员,包含因市直部分学校公开招聘教师时2个不够开考条件而取消的岗位计划和10名编外聘用人员计划。从相关事业单位安排了1个招聘计划用于定向招聘经我省统一组织、服务期满、考核称职(合格)以上等次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以及中央和外省组织选拔、服务期满、考核称职(合格)的安徽籍“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详见附件:《
(一)报名时间:8月—10日
(二)报名地点:市人力资源市场(六安市佛子岭路市人力资源市场大楼一楼)
(三)报名者需携带的材料:
1、报名人员须提供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资格证书及相关证书(证件)原件等材料及其复印件。
2、对已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2014年毕业但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人员,可凭学校或省、市负责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工作的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该学历层次、毕业时间以及“2014年毕业,已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毕业证书待发”的书面证明和各科“成绩单”,及有关证件材料及其复印件报考。
3、属“服务基层项目”岗位的人员,在现场报名时,“大学生村官”须提供省级组织部门出具的大学生村官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特岗教师”须提供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三支一扶”人员须提供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监制、省级“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出具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须提供共青团中央统一制作的服务证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鉴定表原件和复印件。对经审核符合加分条件的人员,由市人社局在“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公示5天,对公示无异议的考生,按规定程序对统考笔试科目每科增加2分(笔试成绩合成前),逾期不予办理。报考定向招聘“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不再实行加分政策。
在报名时,报考人员均须本人在现场填写《六安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资格审查表》和《报名、考试诚信承诺书》,详见附件,并缴纳考试费用(笔试费45元/门)、近期一寸正面免冠同底照片4张,以及报考岗位具体要求的其它证件资料,其中:
1、属于正式在编在岗人员及上述四类服务期未满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应出具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信,证明式样见附件:《关于同意2014年度六安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的证明》。
2、凡有“工作经历”要求的,报名人员要同时携带加盖有单位印章的“工作经历”证明材料,证明式样详见附件:《关于1个职位,并须使用本人同一有效居民身份证进行报名和参加考试。
五、资格审查
报名结束后,在市人社局指导下,由招聘单位和主管部门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对通过资格初审并缴纳考试费用的,核发《准考证》,报考者于4日2014年度六安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经公示无异议的考生于专业测试前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复审时,考生应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资格证书及相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资格复审合格的报考人员,领取《专业测试通知书》。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皖价费〔2009〕118号文件规定缴纳专业测试费用80元每人。资格复审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专业测试人选不足规定比例的,按实际笔试入围人数确定。最后一名如有多名考生笔试初次合成成绩相同的,一并确定为专业测试人选。为确保应试人员素质,设定专业测试最低合格分数线为60分。
专业测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考生不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专业测试的,视为自动放弃专业测试资格。
七、合成总成绩
《公共基础知识》笔试、《专业知识》笔试和专业测试(结构化面试、专业面试、试讲)的总成绩按3:4:3比例合成。如出现最后一名合成总成绩同分,则按笔试初次合成成绩高低确定排序,如笔试初次合成成绩同分,则以《专业知识》笔试成绩高低确定排序;如《专业知识》笔试成绩再出现同分,则以《专业知识》笔试中的主观题部分确定排序。
根据招聘单位招聘计划数和应聘人员合成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八、体检
按照安徽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08号)规定,体检须在三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进行。体检参照原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1号)、《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国人厅发〔2007〕25号),人社部、卫生部《关于修订(试行)及》(人社部发〔2010〕19号)和《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0〕82号)等有关规定,由市人社局统一组织体检。体检工作结束后,由医院出具“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性意见,并加盖所在体检医院体检专用公章。
体检时间另行通知。考生不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体检资格。因体检不合格等原因出现缺额的,按照考试合成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最多可递补一次。递补体检时间另行通知。
九、考察
考察工作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下,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组织实施。主要对被考核人选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学业成绩),以及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其报考资格条件进行复查。因考察不合格出现缺额的,按照考试合成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最多可递补一次。递补时间另行通知。
十、公示
体检、考察均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名单,在“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公示一周。经公示无异议或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由用人单位写出聘用报告,连同拟聘用人员考察材料、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等相关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按规定报送市人社局办理审批及相关手续。对违反公开招聘规定或未能在2014年11月30日前提供招聘岗位所要求层次的学历、学位、证书等证件材料的,取消聘用资格。对公示结束后出现岗位空缺的,不再递补。
十一、聘用与管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6]13号)规定,招聘单位须与受聘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实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资福利制度(注:六安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090040——090045岗位为编外聘用人员,不办理入编手续,有关问题请咨询:六安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0564—3378326)。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十二、有关事宜
1、监督检查。本次招聘考试严格遵照《安徽省人事考试工作规则(试行)》及保密、回避等相关规定,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严肃考风考纪,严格实行考试责任追究制,确保招聘考试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地进行。
为增强招聘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落实报考者和社会各界对招聘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纪检监察部门对招聘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对有关工作人员违反招聘原则,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的行为,要立即制止并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对违反招聘纪律的报考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按有关规定给予取消考试资格、宣布考试成绩无效、取消录用资格、通报所在学校或单位、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终身不得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处理;对违反招聘纪律的相关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上述人员中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公告解释。本《公告》由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3、信息查询。六安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考务等相关信息,请考生登陆“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查询、查阅。
4、培训用书。本次公开招聘考试,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指定用书、不举办不委托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和培训活动,一切形式的辅导培训均与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无关!
5、联系电话。
市直其他部分事业单位政策咨询:0564-3376209、3376108及已公布的招聘单位电话。六安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0564—3378326;
监督电话:0564-3376208上述咨询服务和监督举报电话于正常办公时间使用。
本信息来源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附件下载:
2014年度六安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附件下载包
本站提醒:如何识别虚假招聘信息?求职必看,切勿受骗上当!
如何写一份简单、直接、高效的求职信?
下一条:[长沙]长沙市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