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都 全职 > 职位详细
说明:

此信息由华中科技大学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华中科技大学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成都]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招聘


发布时间:2010-03-03
工作地点:成都
信息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职位类型:全职
职位描述
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年3月3日 [浏览次数 1]

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单位简介

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也称成都720所)的前身为国家计委1972年立项的 七二0工程 ,并于1980年经教育部和原二机部共同批准成立的主要从事核科学与技术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专职研究所。研究所的第一任名誉所长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先生,现任名誉所长是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王乃彦院士。现任所长为安竹研究员。

研究所目前有职工近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8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 4人。拥有一批大型仪器设备,如CS30回旋加速器、2.5MeV静电加速器等多台加速器及相应的终端实验设备。研究所在1993年获准建立了 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2年建立了 核科学与核技术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分中心 。拥有 核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以及 核能与核技术 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核技术及应用 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四川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和 十五 、 十一五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并设有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岗位。 核科学与技术 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7位,在高校中名列第5位。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5个研究方向:1)辐射物理与医学物理,2)团簇及固体中原子碰撞物理,3)材料的辐射改性技术,4)同位素及辐射生物技术,5)核监测与自动控制技术。在这些研究领域中,近年来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包括:带电粒子输运理论及其在聚变堆中的粒子表面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碰撞及团簇物理和超短超强激光-团簇相互作用研究、电子原子碰撞内壳层电离截面实验研究、储氢材料中氦原子团簇行为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放射治疗中涉及的最优化问题的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及多叶光栅的研制、在军品配套研究中发展出的抗高温耐磨损涂层及抗磨耐蚀高透度光学涂层的制备、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的研制及生产、核素的靶向治疗与显像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用于中药及天然药物的筛选及治疗机理研究、放射性废液的处理及核素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研究、军用及民用测控技术研究及应用(分布监测网与高速实时嵌入测控系统设计、智能仪器及虚拟仪器系统设计研发、复杂综合机载设备ATE系统研发等)、透射与康普顿背散射相结合的 射线轻便台式安检装置、基于X射线荧光分析的水泥生料配料与管理系统等。

近五年来,研究所承担了一批国家级和部委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总装备部民口配套十五重点项目、 863 计划项目、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项目等。近五年科研经费35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SCI收录论文100多篇,一些论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系列等国际著名期刊上。从八十年代起,研究所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0多项。

四川省是我国的核科技大省,研究所作为一支重要的核科技力量,与有关核单位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将继续为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二、招聘需求

单 位 岗位类型 选 留 专 业 聘 用 制 项 目 制

校外博士 校内博士 校外博士 校内博士

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720) 教学科研 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能科学与工程 2   7     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材料、计算机或其他相近专业,外校要求211或985学校

联系人:谢勤彬 联系电话:028-85412374 e-mail:wxqbzty@

by zq

[关闭窗口]

上一条:[成都]成都青羊区2010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校教师

下一条:[成都]《建材与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