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 全职 > 职位详细
说明:

此信息由新水木BBS审核并发布(查看原发布网址),应届生求职网转载该信息只是出于传递更多就业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如您对此转载信息有疑义,请与原信息发布者新水木BBS核实,并请同时联系本站处理该转载信息。

安徽复新志愿者学校2007革新计划,需要相关志愿者和课改老师(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周期课程、讲座课程)


发布时间:2007-02-23
工作地点:北京
信息来源:新水木BBS
职位类型:全职
职位描述
标 题: 安徽复新志愿者学校2007革新计划,需要相关志愿者和课改老师(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周期课程、讲座课程)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Feb 23 13:30:35 2007), 站内

安徽复新志愿者学校2007革新计划,需要相关志愿者和课改老师(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周期课程、讲座课程)
  
  1、成立各类教研室,教师除了担任一般性的课外,每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1-3门选修课或周期课程(1月到1年都行)。
  2、学生成立各种小组(要配有辅导老师),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打破年级限制,小组学习活动跟选修课互动起来。
  
    周期性课程(教师):根据大纲自己设计、编写、决定课程,安排教学样式。给自己一个主题,并且规定自己用一段密集式时间去研究它,直到达到某个自定的目标为止,才换下一个主题。
    研究性学习(学生):小组 课题 课程 目标设计 实施 评估 成果
    项目活动小组:语言类 艺术类 科学类 天文地理类 历史人文类 政治经济类 哲学宗教类 社会实践类(也可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申请经批准成立小组,成立之后报课题,计划分工,具体实施,期末写报告,评估。)
    活动小组:经典阅读小组(经典阅读背诵朗诵、研讨对话、专题研究、写作课)、合唱团、书画社、英语沙龙、体育拓展俱乐部、探险俱乐部、音乐鉴赏、陶艺雕塑、戏剧表演、舞蹈体操、才艺表演(演讲、辩论、讲故事)家政(养生学、烹调、缝纫)、商业课程、社区服务、职业规划。
    ---
    英国牛津大学纽曼教授说:“学校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学校所传授的学问乃至社会生活的艺术,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给他们对问题的见解和判断的信念,对这些问题的雄辩能力以及身体力行这些见解和判断的力量。”
   注重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力的培养,项目学习是其重要手段。强调学生通过“实习生”方式到社区、机构中学习。学生是项目学习的主导者。没有教学计划,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协作与沟通;鼓励学生的创业精神,自我激励。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创立的,其基本思想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主动探究,以便创造性掌握知识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应借鉴\"发现法\"的成功经验,废除注入式教学,大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学生、课程内容互为对象,彼此以对方和自身为对象化的内容。教师以学生、课程内容和自身为对象,学生以教师、课程内容和自身为对象,教师和学生是有主体能动性的人,是对象化活动的动力要素,课程内容属于静态的对象,被动地被对象化,它是教师、学生对象化的内容、载体,是教师、学生主体性增强的条件。缺少了课程内容,对象化活动便无法展开,便失去了依据。   
    课程是打开、创建、完善和存储教育空间的媒介;课程通过学习的过程彰显出来。学习的机会和工具能构塑造他们(和我们)的世界。
    以古德莱德的观点为基础,课程论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一种课程产物与过程。课程产物是指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业评价等要素的实质性内涵;课程过程是指课程管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课程论的研究与学科体系的建构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课程设计试图回答:(1)程序性问题。人们应该遵从什么步骤和环节去设计课程?(2)描述性问题。人们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课程的?(3)要素性问题。课程设计涉及哪些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综合实践活动:学分如何认定、时间安排、组织方式   
    
    修课要求:修课学生将以4-12人自行分为一个小组。资料、文献回顾、研究设计、搜集经验研究数据(如访谈)、数据分析、最终报告。
成绩计算:上课参与讨论(10%)、个人修课心得报告(10%)、课堂文献报告(20%)、团队贡献(20%)、最终报告(40%)。     
    课题报告的组成部分
    1.报告前的基本资料(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
    2.正文(介绍、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
    3.感谢
    4.参考资料
    ---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课程管理制度、监督机制

(教师的感觉和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在课堂上的所见会给学生带来什么结果?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刚才的教学是如何向学生传递意义的?)
  
  论新课改背景下校长的领导行为
    
  在新课改推动下,校长们不再是以前单纯的“行政领导”,也正努力成为“课程领导”。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新的角色和任务,校长课程领导和管理的实践历程和实施策略,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如果他们能对新课程有深入的探索,有理念上的认同,那么他们的领导者角色就会发挥最优的功能。
  
  校长课程执行能力不强集中表现在其自身“知”、“行”能力不强的原因上。“知”的能力即校长对课程政策目标、价值取向、以及执行策略上的认识与理解。“行”的能力就是把课程政策推向实施、实现课程政策目标的能力。正确执行政策,首先在于正确理解政策,在于全面、深刻地把握政策的实质及其边界。
  
  现代校长要一手抓课程策略,一手抓课程执行。再好的策略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显示其价值。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既要重视策略又要重视执行力,做到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一方面,学校制订课程策略时应该考虑这是否是一个能够切实得到执行的策略。另一方面,学校要制订课程执行详细计划,把总体目标分解到处室,列出表格,做到一目了然;要有清晰的课程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主管校长、主任、年级组长各司其责,有合理的考核、总结、评价,有必要的协调,根据工作的重点,哪些该优先发展,哪些要先让一步,实现整体优化。
  
  校长是课程执行最重要的主体。一个真正优秀的校长必须脚踏实地,深知自己所处的大环境,认清问题之所在,然后勇于面对。只有在课程执行过程中才能准确及时地发现执行是否能够实现课程愿景,根据执行的情况随时调整课程策略。课程执行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管理系统,尊重人格,给教师发展的空间;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真情投入,以诚相见,知人善任;实施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校长要重视部属课程执行力的培养。我们说校长是课程执行最重要的主体,并非说课程改革大事小情都管,校长角色观念变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重视自身课程执行能力加强的同时,重视对部属课程执行力的培养。课程执行力的提升应该是整个学校范围内的事情,是课程管理的核心元素。
  
  校长应致力于营造学校课程执行力文化,校长要对课程历史性资源进行全面审视,挖掘其中具有现实意义的要素,为课程执行力文化服务。当课程执行力的先进性、独特性和优质性体现出来的时候,应逐渐向课程改革各方面渗透、扩张,不断提高课程实践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
    
  值得一提的是,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文化影响教职工的行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校长角色很重要的定位就在于营造课程执行力文化。校长要重视课程执行力文化的整体构建,优化课程文化环境。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课程执行力文化的导向机制,从组织、制度、措施、方法上建立和完善导向机制,给课程改革注入时代的色彩和生机,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

课改顾问:徐老师 62775165 13366111802 wenxintime@
ww***com[点击查看]

--

37m※ 来源:·水木社区 ne***net[点击查看]·[FROM: 59.66.100.*]

上一条:外企急聘销售助理

下一条:硅谷职位: System engineering